书架
王静娴韩文悦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93章 内三堂比武会(1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内三堂比武会,源于70年代。

当时正逢破四旧活动刚过,道教势微,不光是如此,由于大部分武术家在抗日战争中牺牲,武术界也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青黄不接时期。

当时,武当山仅剩的几名会武的道士经常一起切磋武艺,无奈人数太少,便起了邀请同道的念头。但那时候交通等各方面均不方便,于是便定下了一个固定的日子,每年借道教节日之机切磋交流。

到了80年代,中国社会已经正式踏入正轨,各方面的生产力比起之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,于是,有人便提出了以三年为一届的比武大会,广邀天下武林同道以宏扬和传承中华武术,这是当时提出的口号,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。

1980年,经过完整筹划过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内三堂比武会在武当山举行,受邀的与会者,也由原来单纯的道家门派扩大为佛、道、俗三类。当然,这是只有武术界才知道的事。

不过正是由于第一次,邀请名单上倒是写了不少,但真正到的极少。有的人碍于面子,人不到送点礼、写贺词,这还算是比较照顾双方面子,有的干脆连面都不露。

虽然第一届比武会人数极少,几乎被众派道士所垄断,但也为日后的几届打好了基础。与会者感慨这次武术界的盛会,自然免不了回去向自己的好友同道宣扬大会的热闹精彩,用今天的话说,这就是活广告。

等到83年在南岳衡山举行时,前来参加的人数足足超过第一届一倍有余,真可谓是盛况空前。大会上,各派武术百家争鸣争奇斗艳,几乎让所有人都意识到,武术复兴的时候终于到了。

第二届比武会整整进行了三天,这也是当初衡山众道士都没有想到的事。虽然仓促,不过结果仍然是令人满意的。

之后的几届,可以说一届比一届盛大,一届比一届规范,到韩文悦三人参加的这次,已经是第九届了。

这天上午,除了几位临时有事脱不开身的没到之外,人已经全部到齐。

等到祭拜灵宝天尊的仪式结束,作为这次大会举办方的泰山苍明道长带领众人前往玉皇顶。

玉皇顶为泰山绝顶,古称太平顶,又名天柱峰,把比武会安排在这里举行,也有一层尊崇的意味在内。

今日山上的人甚多,基本是些上了年纪的善男信女,不过大多集中在三清观,反观玉皇顶,倒是人烟稀少。

玉皇庙早已准备妥当,诸位有名望的武林名宿纷纷落座,其余的门人弟子站在各自师长的身后。

待众人安顿好,便有几个道士出去守着,以防外人入内。

其实,内三堂比武会,比起一般世间的武术竞技,有着相当大的不同。

首先,之所以谓内三堂,是说邀请者是真正的武林高手,并不是拿过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武术冠军之类,毕竟很多人都清楚,表演类武术观赏性强,但作为实战的话,则颇显不足。

再者,内,强调的便是一个内在的修为。主要是说武德,可能也包含一部分内功修为的意思。

总而言之,大部分武者,武术修为越高,反倒越不愿意抛头露面。这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,但事实确是如此。

内三堂比武会自然也是遵循这样一种原则,它把武林同世俗分开,因此,除了与会者外,外人是不允许入内的,连参观也不可以。

不过这时,却发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