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王静娴韩文悦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章 清心散人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于跳跃,但地面的移动速度却是很快,如果现在有人注意的话,就会发现,他每向前疾冲一段,沙地上隔两米就会有一个坑。但现在最显眼的就是韩文悦和那怪人。这种情景在本等西方人眼里也确实只有在电影里见过。众人现在不但想法一致,动作也是一致,张着能吞下鸡蛋的嘴。就连原本满脸怨毒的巴哈,此时也被惊叹的表情所代替。

韩文悦却是现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,自己功力已经催到极致,剑尖总是离那人就几寸的距离。赵知秋的配合确实已经做到最好了,甚至可以说,虽然算不上天衣无缝,但也相差不远,更何况自己两人都不是庸手,居然还是拿这人毫无办法。而且这人根本就是逗他们两人玩,每次跃起都是面对着自己倒跃而出,意态潇洒,从容不迫,对方到现在一招都不用出,光是轻功就让自己两人吃不消了。

赵知秋体力也到了极限,毕竟他不久前才因为脱水晕倒。月光下他的额头上满是亮晶晶的汗珠,虽然他的刀几乎每次都如未卜先知般出现在那人的落脚处,但也每次都是擦着那人衣角而过。

再次一刀斩出,眼前人影一晃,那人又一次跃上半空。身旁紧跟着一道劲风掠过,不用看也知道是韩文悦又跟了上去。赵知秋转身,直接向那人落脚处奔去,单以速度来说,他并不亚于韩文悦。

那人身在半空,忽的笑道:“俊小子,这剑再向右偏点岂不更好?你的剑法是用来做什么的?跑江湖摆把式不成?光样子好看有什么用?”

韩文悦心里老大不服气,少年时自己曾获过数届武术比赛优胜奖,连两位师傅都夸自己动作标准,谁知道今天竟被说的一钱不值。

地面上的赵知秋忽然自下而上撩起一刀,正是那人下落的一瞬间,这一刀倒大出那人意料之外,长臂向下一探,伸出两指捏住刀的两面,就如附在刀上的一片叶子般轻巧,借刀势翻转到赵知秋身后。

赵知秋体力明显已经透支,此时韩文悦也已落地,站在赵知秋身旁大口的喘着气,比他也好不了多少。一时间,三人又成了对峙状态。

那人从始至终都是一脸轻松,此时也不例外,背着双手,向韩文悦道:“喂,俊小子,你的剑法倒也算是中规中矩,你叫什么名字?是何人门下?”

韩文悦长出了几口气,反握剑柄抱拳回答:“晚辈韩文悦,是武当派道真子门下。”这怪人说话怪腔怪调,韩文悦只好依样画葫芦,语气完全是从电影和小说里照搬来的,省的对方又纠缠不清。

那人手拈长须沉吟道:“武当派?没听说过。”

韩文悦就是再有涵养也不禁大是气恼,武当自元朝末年由不世出的武林奇人张三丰创派以来,声势日隆,到了明初,武当派高手层出不穷,已和少林并驾齐驱,被称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,正派的领袖。这样一个声势显赫的名门大派,就连平常人都少有人不知道,对方如此修为的一个武林高手,竟然说没听说过?!

那人忽然沉吟了一下,表情再次变的极为复杂,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下子,倒看的韩文悦如坠入云里雾里,原本的恼怒也被好奇所代替。

那人袍袖一甩,又回复了一开始那洒脱的样子,笑道:“年纪轻轻能有如此出众的武功,想来你的师傅应该也是一位武林高手,老夫本想收你为徒,不过君子不夺人之美,老夫虽然算不上君子,倒也称得上是个真小人,也罢。”

韩文悦一愣,翻过来倒过去闹了半天是想收自己为徒,不过称赞自己师傅的话倒是简洁明了,一时间不知道要怎么回答,只得微躬身施了一礼。

那人一笑,又冲着赵知秋道:“小子,你叫什么名字?”

“赵知秋。”赵知秋冷冷的回答。

那人点头,又道:“快过来行拜师礼。”

韩文悦又是一愣,这什么乱七八糟的?这次连赵知秋都愕然,皱了皱眉,没有回话。

那人见迟迟得不到回答,眉毛一扬:“怎么?不愿意?小子,你可知当年有多少青年才俊争抢着想拜入老夫门下?”

赵知秋脸色有些苍白,他的身体刚刚恢复,又经历方才一场激烈的打斗,明显有些虚弱,不过语气仍然冰冷:“不知道。”

那人眼中闪过一丝怒意,不过随即又笑道:“当年老夫叱咤风云,江湖上谁人不知,那个不晓?如今见你资质还算不错,只要拜老夫为师,不出5年,江湖上能胜你之人,屈指可数。”

“没兴趣。”赵知秋回答。

那人脸一沉,喝道:“小子,老夫要收你为徒是看的起你,你不要不识抬举,惹恼了老夫,你可知有什么后果?”

一旁的韩文悦清楚的听到赵知秋再一次说出“不知道。”三个字的时候就知道要糟,果然,赵知秋最后一个字一出口,那人身影就消失了,而就在同一时间,赵知秋猛的踏前一步,已经插回刀鞘的刀忽然向前斜斩而出,众人眼中只看到一道雪亮的弧光闪过。

“拔刀术!”这是韩文悦脑中猛然闪过的一个字眼。没错,正是拔刀术,这种几乎可以称之为异类的刀术始创于古代日本,也有部分学者考证认为是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拔剑术转化而来。当然,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时时都在上演,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这种刀法确实有着极大的杀伤力,同时速度也极为惊人。最早使用这种刀法时必须用比普通刀长的多的大刀,利用日本刀独特的弯度,出鞘时产生的磨擦能够瞬间提高斩击的速度,而刀身长也使得刀尖部分的力度大的多,攻击方式则多采用横斩或斜斩,面积大,角度也刁钻,但是,使用时对于体力的消耗及种种不便也应运而生,直到日本战国末年,发展出为后世拔刀术奠定基础的居合术,比起早先的为实战服务的拔刀术,居合术在一对一较量时更占优势。

赵知秋这刀比刚才的无论哪刀都要快出许多,可惜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