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我有一株大树分身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章 徐家沟的光辉历史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鲤鱼鳞甲金光闪闪,肚子浑圆,正宗的荷包鲤,看上去非常漂亮。

  徐青山这会儿正坐在屋檐下晒太阳,看到儿子提着大鲤鱼进院子,也忍不住赞叹道:“磊子,这是你从水库里捉的?多少年没见这么齐整的荷包鲤了,如果做卤汁酱鱼,味道绝对不会差……”

  “妈,咱们中午做卤汁酱鱼”听父亲一提,徐磊改变主意,不打算吃红烧鱼了。

  “我也想吃,咱们多长时间没吃”徐燕忙回答道。

  “你们三个净给我找麻烦,不嫌费事呀。我先看下冰箱里的卤汤坏没”徐妈抱怨一句,打开冰箱门。

  卤汁酱鱼曾经是徐家沟的传统招牌菜,属于徐家卤酱肉一种。

  提起徐家沟卤酱肉,青山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有听闻,甚至被写入《唐桐县志》和《豫阳府志》。

  别看青山镇现在只是豫阳市一个不起眼的小镇,但是在百余年前名气却相当大。

  镇外十里有唐桐河(徐家沟水库也是其中一个分支),连通汉水,再汇入长江,因此数百年来水运特别发达。

  南通荆楚,北达幽蓟,东连闽浙,西接雍凉,为中原、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。

  当年晋商便是通过此处水路把草原上的皮毛、瓷器等物资运往江南,然后赶着骡马车队将南方的茶叶、丝绸运往北方。

  据府志记载,青山镇鼎盛时期镇内人口有七八万,10家骡马店朝夕不断,20多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。

  南来北往的客商如云,自然滋生了饭馆行当兴盛。

  川、鲁、粤、淮扬等八大菜系在青山镇汇聚融合,最后形成唐桐河特有的码头菜。

  按照徐磊爷爷的说法,徐家沟初祖当年便是跟随船队来到此处定居,开了一家卤酱肉馆,而后结合其他菜系的精华,发展成“徐家沟32道码头菜”。

  鼎盛时期,徐家沟码头菜的名声传遍唐桐河两岸,甚至到汉口都有客商耳闻。

  早些年徐家沟人大多以厨师讨生活,不过卤酱肉秘方却一直没有传开,只有族长主家掌握。

  后来随着平汉铁路通车,青山镇水运逐渐萧条。尤其近几十年,唐桐河水流不能载舟,青山镇便彻底冷寂下来。

  徐家沟的兴衰和青山镇几乎同步,三四十年代闹匪乱,徐家主家突然发生变故,卤酱肉秘方从此失传。

  徐家沟码头菜核心便是卤酱肉,32道菜全凭一锅老汤浇汁儿。

  秘方失传,徐家沟菜彻底没落,从事厨师手艺的人越来越少。到徐磊这一代,门上只有大伯家堂哥徐晨松在南方当厨师。

  镇上有家卤菜馆,是村里徐云飞开的,也和徐磊是同辈,不过关系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